《艾瑞克雜談》SBL比賽內容真的很難看嗎?

這禮拜抽空看了大概10來場日本職籃B League一級的比賽。

B League聯盟和各球團在球賽行銷、現場氣氛的營造、活動的活潑精采度、週邊商品的開發、球迷體驗…等環節,的確非常用心、做到極致,的確值得稱許,也是SBL遠遠不及之處;也因此台灣有部分球迷拿來吹捧,甚而抨擊SBL的點。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就以實際球賽內容和技術面的展現,B League並沒有好過SBL。大家都知道現在籃球的趨勢就是「快」和「準」,球隊在進攻上必須要有高速的推進、流暢的傳導和大量的投射。但是B League很多球隊的本土控球後衛持球盤運時間過長、失誤過多,外線空檔不投,做了假動作之後再把球分掉;然後經常是到了進攻時間倒數時才匆忙出手,導致中遠距離投籃命中率低落,失誤也多。

同樣FIBA每節10分鐘規則下,B League可上場兩名外援,有些球隊還可以同時再加一位歸化球員(等於是有三位非本土的洋將在場上);SBL比賽各球隊多半選擇在第一節使用兩名外援,少B League一位。就拿第一節來比就好:SBL本週無比賽,上週8場比賽,第一節場均得分45.3,投籃命中率45.9%,三分球命中率36.2%;B League本週打到現在共27場比賽,第一節場均得分37.7,投籃命中率42.5%,三分球命中率33.1%。對,以上數據是我一場一場算出來的。

不是說高得分的比賽內容就一定多麼精彩,不過很簡單的道理:球迷會喜歡看整場進攻節奏遲緩延滯、失誤、打鐵頻頻的15:18分的比賽,還是看快速推進、流暢傳導、大量出手的23:24分的比賽呢?

SBL是台灣籃球最高水準層級的比賽,真的沒有一些鍵盤酸民所言的那麼難看、低水平;但是SBL聯盟、球團,在球員的球技面之外,確實有太多需要改善和進步的空間,這也是如果未來要朝「職業化」進程,必須得向B League學習、取經之處。球員比賽很拚、球賽內容不難看、球員技術面也不差,這樣的聯賽,沒有球迷進場觀看,真的很可惜!

台灣籃球真的需要更多的球迷能夠發心關注和支持,同時也希望許多有能力、有影響力的人士,不論是政治人物、藝人、球評、記者、主播…等等,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讓整體環境更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