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薪資之後 攻城獅該面對的問題

昨天,新竹街口攻城獅公布了陣中12名本土球員的薪資,包括公布高國豪未來五年共3500萬的高薪,引發一陣討論,但在外界的好評聲浪之外,其實有些問題,是攻城獅需要面對的。
最近很多人在討論攻城獅的薪資透明到底好還是不好,(或是有意義還是沒意義)。今天這隻球團不只公布薪資,還寫了一篇文情並茂的「資方視角說明」,來表達他們走在多前面。

把那篇聲明拿來一條條檢討,太傷人又太浪費時間了,而且這種暴虎馮河的球團,其實比整天瞎揮形象大旗裝聾作啞的球團有趣多了。畢竟站在推進制度的立場上,攻城獅這種在迷宮裡矇著眼亂闖的好夥伴,總遠比原地躺下的更有機會找到出口,對吧?

所以我們就從已經發生的公開薪資,再把議題往前延伸一咪咪,希望攻城獅球團可以幫忙解惑。



1. 球團公布的年薪是實領薪資嗎?

2. 合約是採季、月還是年為單位計算報酬?

3. 合約內有沒有另約定「激勵獎金」或「減薪」條款?

4. 依現行勞動法規,攻城獅的球員屬何種身分?是否有勞健保?

請繼續往下閱讀


5. 依現行賦稅法規,攻城獅的球員收入是「一般綜合所得」還是「執行業務所得」?

6. 攻城獅的球員,有哪些業務支出可以列舉為扣除額?

一般人看到上面這些問題,一定滿頭問號、秒關視窗,所以沒看見「專業評論員」們從這個角度切入討論「我國職業運動薪資透明適性」的問題,也是合情合理。但「稅務」就是一個靠打球賺錢維生養家的好國民,最最最基本的民生問題。而上面提到的六個問題的答案,正巧就有最直接的連結。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從 2009 年底的棒球振興會議開始,提出這些問題,並從工會復會第二年起,就主動求助財政專家找經濟部、財政部、賦稅署、體育署、和多位立法委員,尋求「職業運動員合理納稅身分」的解套方案。但 10 多年來,因為職棒運動員的人數真的太小眾,所以答案永遠都是「時機不對」,沒辦法爭取到相對合適的納稅身分和方式。

基於以上原因,國內職業運動員的薪資不完全透明,就如同過渡期方案的存在著 (畢竟也沒有其他職業別的稅務身分這麼尷尬,還要因應市場需求被公布薪資) 。所以在看到攻城獅球團上下都在忙著放這場「薪資透明煙火秀」的同時,我個人對於攻城獅已經為國內全體職業運動員開闢歷史性的稅務解決機制,是抱持著非常高度期待及信任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

從今天攻城獅的聲明看來,他們還是停在「國外怎麼樣,而且他們覺得怎麼樣」的層次在做議題論述。

大家可以想想看,假若攻城獅球團完全沒有想過我前面提到的勞動及稅務身分問題、沒有準備解決機制、甚至沒有配套方案,那不只是攻城獅球團和悍創經紀旗下的各項目選手,而是全台灣所有職業運動員的賦稅和節稅機制,都會開始接受放大鏡檢視和挑戰。

結果就是球團享受「公開透明」的美譽、未知的後果就由球員承擔。

我認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位選手認為薪資透明化,必須要先有對等的組織進行勞資溝通、評估風險,再討論出不會傷害雙方現況作法的原因。 (更何況成力煥當初的合約爭議根本是出在條文細節而非薪資)。

不過這個坑也不是沒有轉機,反正籃球圈最近很流行到處拜會嘛,我建議 17 隊球員們把工會組一組,再拖職棒和幾個企業聯賽的代表下水,一起把相關部會和門路全部拜會一輪,說不定順勢闖出個台灣職業運動員的新世界也說不定!

至於陳盈駿、林庭謙、劉錚、周儀翔這幾位有幸還在外闖蕩的王牌們,我真心勸各位最好是針對收入和稅務這些眉角,多找幾個老朋友打聽看看,再決定要不要回來養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