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反思: 6呎11吋的DeMarcus Cousins為何會是聯盟「被」封阻王?

當提及容易被蓋火鍋的球員時,大家往往會想到那些瘋狂切入禁區,挑戰高難度出手的攻擊型控衛,如Isaiah Thomas、Kemba Walker、Derrick Rose、Damian Lillard幾位也確實名列前茅。



然而有違傳統印象,在這份不怎麼光榮的名單上高居榜首者,並非矮小的控球後衛,也不是在側翼殺進殺出的搖擺人,而是剛從國王被交易到鵜鶘的頂級長人DeMarcus Cousins。







根據統計,Cousins每場比賽會被搧出1.6次火鍋,比175公分的Isaiah Thomas還多出0.1次,這對於一位身高211公分,球風能裡能外號稱聯盟最強進攻中鋒的球員來說,實在很不可思議。



在解析這個現象之前得先認知一個事實,雖然Cousins擁有堪稱無解的多元進攻手段,他的彈跳爆發力卻只能說非常平庸甚至拙劣,垂直跳躍高度僅有27.5吋,在參加2010年選秀前體測的新秀中排名倒數第三。

請繼續往下閱讀


(題外話:輸給他的兩位球員現在都不在NBA了,其中Solomon Alabi曾來台灣打過SBL,就是之前用腳踹別人頭,因而引起爭議的裕隆洋將阿拉比…)



隨著運動科學及訓練方法的進步,在2010年之後的選秀,只有Nikola Vucevic和Dakari Johnson的垂直跳躍高度輸給Cousins,還能被選進NBA打球。起跳較低一定程度上抵銷掉Cousins身高手長(臂展228cm)的優勢,使得他的出手比想像中更容易被封阻。







除了天生跳不高,長時間持球單打導致被包夾,同樣是Cousins經常被搧火鍋的原因。

國王本季的核心戰術大多從Cousins的持球進攻出發,這也造成他兩分進球的受助攻比例僅有42.4%,以禁區球員來說非常低,而他每次觸球(拿到球)之後的持球時間更長達2.34秒,卻高居全聯盟中鋒之冠。







看準國王缺乏Cousins以外的有效得分點,無論他在高位或低位接到球,只要持球時間稍長,敵隊就會派員雙夾甚至三夾協防,強如Cousins在重兵看防下就算勉強出手,最終也常落得慘遭封阻的下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上述兩個原因,由於Cousins長期不受NBA裁判青睞,也間接使得防守球員更肆無忌憚地挑戰他的出手,而不必擔心遭受哨音的懲罰。



本季Cousins的USG(球權使用率)高達37.5%,僅次於雷霆的無敵忍者龜Russell Westbrook,兩人同樣扛起了球隊進攻端大部分責任,也同樣付出了代價: Westbrook製造了更多失誤,Cousins則更常遭到封阻。

然而Westbrook的場均30分大三元已經寫下聯盟歷史新頁,Cousins對國王隊的貢獻卻來不及得到公眾肯定,就被球隊管理階層無情的揮棄,這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







上述提到Cousins經常因為包夾被蓋,但也正因為他的進攻破壞力足以吸引多人協防,其他隊友因而得到了需多空檔機會,反映在數據面上就是他場均接近5次的助攻,在鋒線球員中基本上只輸給勇士的Draymond Green,而且勇士陣容中包含Stephen Curry、Kevin Durant、Klay Thompson等多名進攻好手,Cousins卻是球隊的第一得分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結而論,聯盟「被」封阻王的稱號聽起來很不名譽,但在這背後所代表的,絕非Cousins在進攻端做的不夠好,而是他承擔的太多太多,卻得不到相應的感謝與回報。

(Cousins的ORPM同樣排在鋒線球員第二,僅次於新世代的全能新星Nikola Jokic)



也祝福Cousins來到鵜鶘與Anthony Davis聯手後,能創造更加璀璨、成功、快樂的生涯前程,因為他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