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明都是大學轉戰NBA的教練,他們卻沒有辦法達到Brad Stevens的高度?

今年季後賽,應該不少人都沒有想到短兵缺將的塞爾蒂克能夠闖進東區冠軍,並且重挫LBJ領軍的騎士,取得3-2的領先,而這一切的幕後推手,非綠衫軍的總教練Brad Stevens莫屬,自2013年從NCAA一級的巴特勒大學來到當時百廢待舉的波士頓,如今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了,綠衫軍也從2013年那個把主力大幅出清,囤積一堆選秀權的待宰羔羊,轉變為連續兩年挺進東區冠軍的雄獅。

「brad stevens celtics」的圖片搜尋結果

5年把一支重建球隊帶到東區冠軍是什麼概念?以近期大量囤積潛力的76人來說吧,他們從墊底爬到季後賽花了整整6年,而且這中間的戰績是慘澹的109勝383敗,我們在拉遠一點看看衛冕軍勇士,他們在2012年首度晉級季後賽前,也曾經歷5年的空白,戰績也是不及五成的162勝248敗,反觀塞爾蒂克,交易掉Paul Pierce、Kevin Garnett以及Jason Terry後,2013-2014球季隨即出現明顯的戰力下滑,繳出7年來最差的25勝57敗,正當所有人認為綠衫軍重建的漫漫長夜即將來臨,隔年旋即繳出40勝42敗的戰績,在競爭稍弱的東區以第7種子的身分進入季後賽,這是上述提到的2支球隊都望塵莫及的成就。

請繼續往下閱讀




Stevens的成功,帶動一波NCAA教練跳槽至NBA的熱潮,雷霆的Billy Donovan與公牛隊的Fred Hoiberg都是非常好的例子。



然而,為什麼這兩位在NCAA名聲響亮的名教頭來到NBA,卻沒有辦法達到Stevens這樣的聲望呢?

外在因素

單就球隊戰績,其實Donovan繳出來的成績單算是非常漂亮的,從2015年執教至今,雷霆的戰績是150勝96敗,勝率高達6成的高檔表現,並且年年都進季後賽,但是這樣的成績卻被球迷視為「理所當然」,畢竟陣中有著Kevin Durant、Russell Westbrook超級巨星,甚至在KD離開後今年還有Paul George、Carmelo Anthony全明星等級的球員助拳,這是Donovan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是他如坐針氈的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著如此高規格的陣容,球迷理當會有更多的期待,因此很容易產生「打得好是應該,沒拿總冠軍都是失敗」的想法,因為接手時的雷霆就不算是一支重頭重建的球隊,所以Donovan有著一定的戰力基礎做後盾,但是這層基礎背後更多的,是輸不得的壓力。



反觀Stevens,從他接手時,綠衫軍就已經是一支邁入重建的球隊,整支球隊的平均年齡僅25歲左右,無論是在經驗與戰力上都難以與雷霆匹敵,所以只要不是輸得太難看,基本上球迷都是可以接受的,這不是說Stevens的壓力比較小,而是當球迷主觀認定自身的外在因素不如他人時,相對的責難也部會如此嚴苛,而當Stevens整合得當,僅用一季的時間就將這群年輕人帶進季後賽,這樣的反差讓本來不看好的媒體與球迷給予高度的評價。



同樣,公牛隊的教練Fred Hoiberg的情況也和Donovan如出一轍,雖然在當時的前總教練Tom Thibodeau帶領下,球隊有著不錯的戰績,但始終無法更進一步的遺憾與Thibodeau跟高層的不合,讓公牛制服組決定找來率領愛荷華州大連4年打進NCAA錦標賽的Hoiberg。



當時的公牛,陣容也算是相當整齊,有著新舊一哥Derrick Rose和Jimmy Butler以及禁區明星前鋒Pau Gasol,照理說有這樣的基本盤,戰績應該不會太差,但Hoiberg執教的首季,只拿下42勝40敗勉強趴在及格線上的成績,這樣自然球迷與媒體也不會給予Hoiberg多好的評價。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手握好牌的Donovan和Hoiberg怎麼只能打出差強人意的戰績呢?這就要牽扯到內在因素,也就是戰術體系與球員相處的問題。

內在因素

歷史告訴我們,好的大學教練不一定能將成就複製到NBA,Donovan的師傅Rick Pitino就是很好的例子,當他主政塞爾蒂克時,隨即將他重建肯塔基大學的高壓防守與嚴厲管教帶到職業球場,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成效,最後還因為跟豆城的球迷槓上,遭老闆辭去職務黯然回到NCAA。

「rick pitino celtics」的圖片搜尋結果

而讓Pitino栽跟頭的最大原因,就是戰術與人和。大學教練在球隊裡,具有絕對的權威,因為他能夠掌管球員的上場時間,但是當場景換到NBA,這樣的規則可就不一定適用,再加上高壓的防守勢必得花費大量的體力,並不是每個職業球員都願意去做的,尤其是過往習慣被捧的高高的球星,怎麼可能紆尊降貴的彎下腰來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