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賽吧!談球員的數據與被文件化現象

學生多讀書多做各種習題才能對各學科主題有完整的輪廓與理解,菜鳥多實際去做多犯錯才能對職場經驗有透徹的領悟,學者多做辯證與討論才能將假設與理論逼近那不可逼近的真理。當個球迷也是一樣道理。多看球賽,而且是要完整版的球賽,不論是直播或重播、是支持的球隊或者不是都好,而不是每天看看今日本場highlight,或是某球員某球隊的進攻精華影片,然後就大肆評論。又或者是在論壇上看看鄉民留言或聽聽球評分析就把那些評論信以為真、當做自己意見並居以成見。



養成觀看完整球賽的習慣,才能清楚瞭解一場比賽的全貌,知道每個play、每個衝突、每個關鍵時刻的前後文(前提與後續),避免經常的妄下論斷、變成腦粉。觀看完整球賽,並且持續的長期追蹤、關注,才能透過自己觀察,知道一支球隊打的好壞究竟是常態還是偶然、知道一個球員是怎麼從板凳成長為球星、怎麼從球星因為傷病而到淡出球場,而不是透過他人剪輯的影片或評論、未經消化就當神主牌在拜。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邊並不是想討論怎樣才叫一個合格或稱職的球迷。我們可以躺在床上單純為了爽感看球,可以緊張的握著彩劵、為自己付給彩卷行的錢錢能不能結伴回來而擔心的看球,可以為了學習球場上技巧與戰術的目的看球。大家需求不一樣、觀念不一樣、時間不一樣,一場球賽耗時兩三個小時,不是每個人都能每天撥出大把時間看球,這是真實情況。觀看數據可以非常節省時間、了解自己喜愛的球員今天表現如何,但我覺得還是要盡可能再下課下班後或是周末撥時間觀看一兩場完整球賽,尤其看重播還可以快轉跳掉罰球跟暫停,一場其實也才耗時一小時左右。


說到數據,這邊講一個稍一點學術的概念。影響當代學界甚鉅的人類學、社會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在其著作《規訓與懲罰》之中,透過爬梳許多歷史案例,來描述權力是如何隱而不見的在我們身邊運作。其中一個例子是近代學校教育機構的形成。傅柯認為,我們在學校,透過點名計算出席率、安排固定座位、詳細記錄學生學習狀況與成績等等的手段,將學生符號、文本化,以便學校教養機構管理。簡單來說,學校機構創造了一種規範(norm)方式,而學生因為有了這些出缺席紀錄、考試成績、日常表現評語,得以將自己本身在符號、數字的世界表現出來,將自己簡單的「文件化」了。大家可以從紙上的紀錄直接了解彼此、學生也因為在互相競爭或是害怕被退學而反過來克制自己,就好像是被監視了一般,但這種監視來自四面八方。大家在彼此審視的過程中,這種隱而不見的幽微權力變發揮了作用(像監視一樣,這種權力不來自學校、老師,也不屬於任何人),達到讓大家互相監視、審查的作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今的職業運動也正在這種將球員身體符號化、文件化的世界中。近代職業運動聯盟一個相當具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數據」。球員因為比較數據、透過追求數據上的進展,可以抬高自身身價,因而努力訓練,成為好球員。球迷透過查看數據,可以得知球員在賽事中的表現。而從球賽數據之中所衍伸而來的概念、工作、遊戲、產品不計其數。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不再有辦法直覺的評估一個球員是否是好球員,但我們可以透過數據知道誰是得分王、誰防守效率值第一、誰是戰犯等等。我們可以猜到場均得分二十分肯定是個球星,而攻守數據只有一點點的球員大概是龍套球員,場均五抄截或五火鍋的球員一定防守超強,但聰明的我們都知道,事實上並非如此。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聯盟需要更多解除這種來自簡單數據(得分、籃板、火鍋等等)的偏見的其他方式,那就是使用更多更複雜的公式、用更多的人力和電子儀器來盡可能掌握每個球員在場上的各種數據。從基本上直觀的、數得出來的數據,到真實命中率、效率值計算、一個球員在場上每三十六分鐘可以對球隊帶來多少貢獻,甚至球員在場上的總移動距離等等。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全面的數據記錄、分析、公式計算,來去除只有簡單數據的偏見,並增加每個球員在場上的實質貢獻之可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