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軟!Mike D’Antoni的防守戰

在西區冠軍賽Game 4賽後,Mike D’Antoni這麼說著,這些話是回應他在Game 3的41分慘敗後,用「軟(Soft)」這個字形容全隊荒腔走板的演出。和「軟」成對比的字是「硬」,今天的火箭絕對配得上「硬」這個字,他們用最強硬的「防守」,在季後賽紮紮實實的擊敗近幾年儼然為季後賽而生的頂尖強權勇士,完成了一場艱苦但無比重要的勝利。



的確,在堪稱「進攻大師」、在許多媒體渲染下,以往給人刻板印象也多以進攻為主的Mike D’Antoni,即便在約十年前執教太陽時期,也鮮少見到以90分出頭決勝的比賽,更不用說這一場比賽是由聯盟最好的兩隻進攻強權、在遠比十年前節奏更快的聯盟下,竟然上演了一場95:92、雙方命中率都不到四成、整場比賽pace factor僅89.9的比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D’Antoni以往就不是完全不防守的教練,只是相對於進攻,他在防守端的著墨要少得多,但即便在看似完全拚進攻的2004-05那支太陽隊(平均得分聯盟第一、平均失分也是聯盟最多),防守效率值都排在聯盟第17名的合理數字。而今年的火箭,更繳出平均失分聯盟第7少、防守效率排聯盟第6的好表現。



但是,由於勇士實在擁有很可怕的進攻火力,再加上近乎無解的Kevin Durant/Stephen Curry兩管重砲,讓勇士在Game 3無視火箭的防守,讓火箭的防守看來不堪一擊,不過以往D’Antoni的特性是,他在單一一場比賽裡的應變能力比較不好,兩場比賽之間的調整能力並不差,而此戰也可看見繼Game 2之後再一次做出的轉變。



面對時常採用「Hampton 5」陣容的勇士,火箭原則上採「All Switch」也就是全換防策略,只是在Game 3被轟破後,他並沒有放棄這樣的原則,實際上是有道理的,因為Game 3嚴格說起來就是一場擺明不屬於火箭的比賽,進攻放槍、尺度不算偏差卻對火箭打法不利、KD和Curry完全無視火箭防守的猛轟等等,這些事情都不代表火箭的全換防策略被破解,只是對手就是技高一籌而已。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這樣的困境,也為了避免再次被勇士早早射穿,火箭在Game 4採用比All Switch更積極的「Early Switch」,All Switch是當擋拆出現時,原本防守掩體的球員馬上換防至持球者,但Early Switch則是先預判擋拆的時機,不論是持球擋拆或是空手走位的擋人配合,都提早換防,並以壓迫持球者的方向為主。



一開賽看起來火箭沒有採用這樣的方式,但在被打一個12:0的開局後,這招殺手鐧就不得不拿出來用了,Early Switch不是沒有風險,第一個是由於這需要預判對手行徑,因此如果在第一組擋拆後的其他隊友沒有意識到同樣的方向,那很容易在第二線、第三線以後出現廣大的空檔,甚至只要在禁區附近的防守者判斷方向錯誤,就會出現從弧頂一箭穿心傳到籃下讓空手走位者輕鬆上籃的畫面,但幸好這場比賽勇士並沒有有效掌握這樣的空檔。第二個是由於決定提早換防,就代表幾乎捨棄所有包夾可能,在勇士同樣善於製造空間的情況下,產生非常多根本無從補防起的單打,幸好除了KD幾個誇張的後仰跳投以外,這些空間極廣的單打也沒有重傷火箭。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用Early Switch策略,火箭靠防守壓制了勇士的攻勢串連,勇士全場只傳出14次助攻,是勇士今年季後賽14場比賽來最低的助攻數,也追平4/10對爵士的勇士本季新低,而全聯盟助攻數最多的勇士,包含例行賽在內,本季更只有5場比賽助攻不到20次,可見火箭本場比賽的防守效果多大。



為了貫徹這樣的策略,火箭整場比賽只用了7人輪替,第四節明顯可見有許多球員體能已經下滑,卻還是撐到最後,Early Switch的防守策略很吃球員橫向移動與防守的閱讀能力,所以這兩項能力都不好的Ryan Anderson完全無法上場,又由於勇士原則上也幾乎棄用傳統禁區球員,所以火箭連Capela都只打了季後賽新低的23分56秒,這樣嚴苛的體能負荷,對於接下來勢必會有影響,但是由於前三場已經1:2落後,為了避免被聽牌,Game 4已經是must win的比賽,不得不踩著鋼索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