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ell Westbrook vs Steve Francis 無所不能的勁爆後場

控球後衛,當然,遠古以前有神話般的Oscar Robertson、生涯就像傳奇故事的Magic Johnson、在許多人回憶裡佔據一段美好的Anfernee Hardaway,但多數在20世紀裡被塑造的樣板,是像Bob Cousy、John Stockton這樣,穩穩的在後場操控全局,偶爾可以有福至心靈的一箭穿心,但身材矮小,不必飛天遁地,也不必在禁區攪和。



然而,不確定是否跟Allen Iverson有關,但進入21世紀,「控球後衛」的定義有了改變,有些主宰全隊進攻、在以往認知內會被評為「霸球」、「自幹」的控衛類型出現,幾乎每一個90年代尾、千禧世代初期的這類攻擊型控衛都面臨過輿論的挑戰。但這個風氣並沒有消失,反而繼續大鳴大放,當然從Steve Nash到Ricky Rubio,這種組織型的控衛依舊能生存,但攻擊型控衛更是大量出現並佔據各隊主戰地位,以至於所謂「大控衛時代」的興起,其實是建立在許多球隊把組織工作分散在其他位置,而讓控衛負擔更大部分攻擊責任的背景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控球後衛搶走得分後衛的工作已經不稀奇,但在十幾年前和十幾年後,各有一個控衛更像是追逐Robertson的背影去搶前鋒的飯碗,當然他們背負了許多爭議,也不見得讓風向接受,但他們兩人的確在場上完美詮釋了「無所不能」的評價,他們是Steve Francis、和Russell Westbrook。



曾經的「後衛籃板王」
一般來說,選秀和自由市場不一樣,選秀就是球隊說了算,待選新人通常等著加盟選擇他的球隊,1999年選秀會上,固然沒有兩年前Tim Duncan那種驚世大物,卻有一整排受人注目的新秀,在公牛用狀元籤帶走Elton Brand之後,當年頭號待選控衛Steve Francis被溫哥華灰熊以榜眼籤挑選,但Francis竟喧賓奪主,直接宣布他不會去遙遠的溫哥華報到,最終才在一筆涉及11人的三方交易中加入火箭。



Francis敢如此拿翹、灰熊當初冒著風險也要選擇、或火箭最終寧願送出兩個已經在培養中的年輕好手都願意買進Francis,原因還是在他讓人垂涎三尺的天分上。Francis出身馬里蘭郊區,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入獄,學校一間換過一間,18歲時媽媽過世,Francis從他念的第六間高中輟學,以至於他雖有馬里蘭街頭磨練出的籃球技藝,卻只能靠著基礎學力證明而就讀於社區大學。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所以說Francis是因為籃球接觸到社區大學,因為接觸他的聖哈辛托學院教練,主要目的是替他的AAU(Amateur Athletic Union,業餘運動組織)招攬好手,Francis念了兩間社區大學,宰制了兩年NJCAA之後,終於有NCAA名校馬里蘭大學找上門,讓Francis帶著一身武藝終於在家鄉出頭。



在NCAA,Francis的發光根本無人能擋,他比多數的大學控衛高大一些,但速度甚至在那些小後衛之上,擁有43吋的垂直起跳能力,Francis繳出17.0分、4.5籃板、4.5助攻的成績,投射也有命中率破五成,三分球命中率0.388的水準,簡言之就是無所不能。而在冠軍主力Clyde Drexler已經退休一年、公牛王朝主將Scottie Pippen水土不服、Hakeem Olajuwon和Charles Barkley兩大昔日球星已近遲暮的情況下,火箭亟需尋求未來、手中卻又只有位置有些重疊的Michael Dickerson和Cuttino Mobley,這讓他們願意付出Dickerson和Othella Harrington而收進Francis。

請繼續往下閱讀


Francis無疑承接起了火箭的未來,生涯前三年分別平均18.0分5.3籃板6.6助攻、19.9分6.9籃板6.5助攻、21.6分7.0籃板6.4助攻,他的命中率或許不像NCAA時期出色,但他的傳球、尤其是切入後的kick-out無疑是一絕,籃板更是無比亮眼,在2000-2002那兩季,他是所有能單場平均6.5籃板以上的球員裡最矮的,而且所有位置列在「後衛」的球員裡,只有Jason Kidd在2001-02球季達標,還比不上連兩季達標、稱得上「後衛籃板王」的Francis。



Francis或許不是火箭進步的主因(那是後來選進姚明、以及用Francis換得Tracy McGrady之後的事),但他的確打出全能後衛的丰采,尤其和後場「大三元製造機」前輩Kidd相比,Francis的攻擊手段比Kidd高上一截,只是在火箭換成Jeff Van Gundy執教後他顯然有些不適應,也造成火箭和魔術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