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當年轟動武林的Paul George交易案,溜馬賺翻了?

當時情況: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這樣的,在交易發生前,Paul George毫無預警地發出宣言,表示2018年恢復自由身後,100%會加入湖人,絕對不會跟溜馬續約。那時George基本上已經和栽培他多年的印第安那球團撕破臉了,新上任的總管Pritchard必須立刻處理這個燙手山芋。至於雷霆方面,上一季才剛經歷Durant的離去,Westbrook可以說是卯足全力帶領球隊前進,可惜最終還是沒能闖進西區決賽,當年場均大三元外加年度MVP的聲勢,讓雷霆總管不得不趕緊幫他找來一位強而有力的幫手,試圖將球隊推上巔峰。雙方供給需求合拍的情況下,便促成了這筆交易案的發生。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時普遍認為這是一筆公平的交易,雷霆拿到了一年George的使用權(而且是在極度不確定是否能續約的情況下),而溜馬則拿到了看起來培養無望的Domantas Sabonis以及貌似幾乎無法兌現天賦的Victor Oladipo。雙方付出的籌碼從當下看其實都不大吸引人,各自有疑慮在。



Sabonis當時看起來像一個非常不準的延伸四號,在雷霆的他完全沒有今日全能內線的風采。場均上場20.1分鐘5.9分3.6籃板39.9%的命中率。從各方面來看都是非常普通的延伸四號。那時候應該沒有任何人能把他跟現在的硬漢形象連結在一起,數據上,他就只是很不準的延伸四號而已。雷霆教練團讓Sabonis擔任的角色相當不適合他,多數時候都安排其在外線等待機會,16-17球季Sabonis有34%的出手都是三分C&S,對比現在的打球方式實在相差甚遠。除了Pritchard應該也沒人看得出Sabonis的潛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Oladipo的狀況同樣不理想,本來預期能夠扛下Westbrook以外的第二號得分點,整季卻表現得如預期。從魔術時期以來,Oladipo一直被期待能成為場均20分的得分搖擺人,但從當時的數據來看卻是個打了4年成績卻仍然普通的2號位,尤其外線還是剛練出來的而已,生涯前三季命中率都是不及格的33%。同樣的,除了Pritchard以外應該也沒人能想到他能無縫接軌,傳承印城英雄的火炬。



至於溜馬付出的George價值更是在低點,合約僅剩一年,還喊出除了湖人外誰都不續約,尤其前年才剛經歷腳骨折的大傷。簡單來說,雙方這時候籌碼的交易價值都在低點,誰也沒能預料到之後三人的成績會如此嚇人。





馬後炮觀點:
後來的故事,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了,先看看雷霆的部分。George在雷霆的第一年並不順遂,Anthony、Westbrook和George的三王合體並未如預期收到成效,當年以西區第四的成績坐收卻再次在首輪被淘汰,尤其是輸在菜鳥Mitchell的以下剋上更是難堪。接著18-19賽季George打出生涯最棒的賽季,場均28分8.2籃板4.1助攻,盡顯巨星風華,和Westbrook打出雙子星架式,雖然西區第六的戰績不如預期但眾人還是看好他們能擊敗拓荒者晉級次輪,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再次在首輪宣告淘汰,這次則是被Lillard戲劇化的以超大三分絕殺坐收。於是,今年夏天這筆交易案的主角George西進洛杉磯,為他在奧克拉荷馬的生涯畫上句點。不過他還是為雷霆但來了下個世代的起點,那就是SGA和那5個首輪選秀權。

綜觀來看,George在雷霆的生涯,顯然是失敗的,或者說奧克拉荷馬在這筆交易中想達到的目的沒有兌現。George在雷霆的兩年都在季後賽首輪就被掃地出門,與當初管理層設定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當然,最後George為雷霆帶來了大禮,現在看來很可能是下一個雷霆王朝的起點(有鑑於他們的選秀眼光真的了不起)。不過,以當年交易案設定的目標來說,雷霆不會是成功的一方,至少我們不能說他是得利的。